书客居 > 七十年代塑料夫妻 > 第42章 节后上班

第42章 节后上班


初三,  林青禾和卢向阳一起去参加唐棠的婚礼。

        唐棠是和刘卫国结婚了,就是当初那个在医院看护卢向阳的小战士。

        “卢营长,嫂子。”刘卫国领着唐棠过来打招呼。刘卫国是知道唐棠之前喜欢过卢向阳的,  他俩真正说上话就是因为林青禾来的那天他回部队路上遇上在路边痛哭的唐棠。

        他过去安慰女同志,  听了好半天唐棠在那贬低自己和忏悔的话。他觉得她还没真的做成错事就劝解她,  这一来二去的两人就处上了对象。

        今天的证婚人是团长江文睿。

        婚礼简单而热烈。两本□□,共同对着主席头像宣誓,在大家伙的见证下这婚就算是成了。

        也没有特意办酒席,  部队里的革命婚礼都不讲究那些。来的都是战友或是领导,  简单分过一把糖,一样能够宾主尽欢。

        婚礼从开始到结束,也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年头送礼也都是实实惠惠的东西。林青禾和卢向阳送了一对枕巾。给唐的时候,  林青禾还小声和她说了,新婚快乐,  百年好合。

        搪瓷盆,  热水壶,  煤饼炉这种的大件是江文睿给带来的。其他人,  送什么的都有,一对搪瓷杯,  一副手套,一顶帽子,  几尺布或是几个鸡蛋,  一碗白面。

        从刘卫国家出来的时候天还早。

        林青禾和卢向阳就打算去市里逛逛,  他们也趁着新年去拍张合照纪念一下。

        走进国营照相馆,  两人都想起了第一次拍照的时候。那会两人还不熟,第二次见面就一起去拍结婚照。

        一个是不想唐突所以一脸严肃地保持距离;一个是心里算不上乐意所以不愿靠近。

        就这样他们的结婚照上,两人中间距离隔得开不说,  脸上表情还都很僵硬。

        可这会,他俩一挨着幕布坐下,那拍照的老师傅就喊着,“诶诶,保持点距离,您就算是夫妻也不能当众耍流氓呐!”

        最后他俩肩并肩端正地坐着,没有做什么亲密动作,但彼此的眼神里都有着对方。

        从国营照相馆出来已是傍晚,今天是难得的大晴天。此时西边霞光万道,橘色的落日缓缓地往下降。蓝色的天空此刻仿佛是一幅由浓转淡的橘黄色山水画一般,连云朵也被细细地勾上了一层金色的边。

        快要到吃晚饭的时间了,路上三三两两疾行的路人。林青禾和卢向阳并排走在回家属院的路上。他们是特意没坐公交车。

        就因为从国营照相馆出来的时候,林青禾说了句,“晚霞像轻纱一般,好美。”

        等他们走出市区的时候,路上的人就更少了,几乎就剩下他们两个人了。卢向阳摘了林青禾靠近他那边的手套,牵起她的手,放进了上衣口袋里。

        天已经黑了,再抬头的时候就望见一轮明月。淡淡的月光倾洒而下,像是为这人间加了层朦胧的薄纱。

        “冷吗?”卢向阳在口袋里握着林青禾的手问。

        林青禾抬起头,“不冷。”

        笑意同时攀上这两人的嘴角,勾起最温柔的弧度。

        ……

        军报记者部张丽红办公室。

        张丽红坐在办公桌后和林青禾对视着,她递过去一沓文件,然后语气严厉:

        “这个专题采访余总编和我安排你去,可以说是单独给了你一个版面。按你在军报的时间来看,这算得上是独一份了。但是你想要成功的支起这一个版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后续文章上出了什么错,这个也是很容易被叫停。文字上的可做的功夫有很多,尤其是咱们这个特殊时期。

        你去年也跟着去慰问过老兵了,看到那些生活算不上如意的,心里咋想的?”

        “我觉得国家应该善待这些曾经付出过的军人们。可是他们中的有些人我了解到甚至还需要去革委会的学习班。”林青禾老老实实地回答。

        张丽红叹了口气,“我想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在你去采访的时候,这样的情况你还会见到好多。你心里怎么想的我不管。但是绝对不能把这个带出来,透露出一丁点意思也不行。青禾你是个聪明的女同志,我想你明白我的意思。”

        林青禾点点头。

        “还有,你写的东西不要想着去搞什么文学创作,要始终跟紧中央指示主席思想,咱是什么,是军报。不是文学报!你要牢记这一点,你的文章要符合军报现在已经形成的模式。不要以你个人的角度,凭着自己就去美化,去润色。保持你上次那种风格就很不错。

        其他的我也没有什么要叮嘱你的了。出门在外自己小心,有什么事就打电话回来,或者咱在各地军区都是有驻地记者的,碰上难处理的也可以去记者站求助。”

        “谢谢主任,我都记下了。”

        张丽红摆手:“我还有有事要忙着,你先出去。”

        林青禾捧着一堆成稿文件出了张丽红的办公室。

        站在走廊里,深吸了一口气。在心里暗暗地给自己鼓劲儿,林青禾别怕,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林青禾回到座位上,这会儿记者部的众人都知道她即将单独负责一个版面了。不过因为这活还得离开京城下基层到处跑采访,倒是也没有什么人特别嫉妒她。反而大家都觉得这是因为林青禾是军嫂,领导知道军嫂肯定对军人更有感情才给她安排了这个。

        “青禾,你什么时候出发定了吗?”胡胜男问。

        “还得再有几天,我得先把第一个地区的大概方向整理出来给主任签字后才能出发。”

        “好,那我不耽误你。你快写。”

        第一天上班,林青禾除了交特战团联谊会的报道外就是在整理回去东北采访的名单和路线,直到下班前她都还没有弄好,只能带回去加班加点。

        ……

        第二天一早卢向阳整在撕日历,这一天是1976年1月9日。

        他刚撕下日历,一个噩耗就从广播里头传了出来。

        “……以极其沉重的心情宣告……总理同志因患癌症……”

        正在盛粥的林青禾因为太过惊讶,失手打翻了碗,陶瓷落地的声音也没让他俩从愣神的状态里清醒过来。

        广播里沉重悲痛的男声还在继续,“于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九时五十七分在京城逝世。终年七十八岁。”

        一座巍峨的大山轰然倒下,漫天的悲伤汹涌而来。

        整个家属院都寂静无比,好像这一刻整个世界都暂停了一般。

        直到广播里的声音停止了,才有了第一道悲恸的大哭声。这声音就像是道开关似的,从他之后四面八方的哭声都响起了。

        林青禾和卢向阳也捂着脸,任眼泪直流。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也不想相信。

        去市区的这一路耳畔都伴着悲痛欲绝的哭声。天下着鹅毛大雪,所有人头上、围巾上,衣服上,胸前的白花上,甚至眼睫毛上都沾了雪,但是没人会去在意。

        林青禾到军报的时候眼睛已经肿了,大家都和她一样。

        到了告别那天,天阴沉沉的。林青禾和卢向阳跟着人群在长安街等待着总理的灵车。

        十里长街上人很多,戴着白花人们悲痛的喊着总理啊,四面八方的抽泣声连成一片。灵车徐徐开来后面还跟着送行队。长安街两边的人们都踮着脚,脸上挂满泪痕,谁都想送总理最后一程。

        所有过年的欢笑都留在了没有听过广播的昨天,1976年就是在这样悲伤的氛围中开始的。

        一月中旬林青禾交了采访计划给张丽红审核,通过后她就要启程回东北了。

        整个东北地区的采访一共给了她20天的时间,刨除在各地辗转的时间,其实真正采访的日子并不多。

        “青禾你注意安全啊。”

        “是啊,有难处就打电话回来。咱一起想主意。”

        得知林青禾马上就要出发了,办公室里其他人纷纷和她道别。

        之前觉得没有冷淡严肃没有人情味的记者部在熟悉以后也让林青禾感受到了温情。

        “放心。你们别一副我是去受苦的样子了,这可是20天呢,我都当做我是去旅游咯。”

        林青禾真不觉得下基层有什么苦的,能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她都很珍惜。

        回家收拾好行李后,卢向阳就抱着人,不肯撒手。

        从去年林青禾到北京来之后,也就是上一次她去昆仑山顶连队采访两人分别过一次,那次也不过一周而已。这次却足足有大半个月,卢向阳舍不得人却也无可奈何。

        “你最近不也要忙着训练吗?20天眨眼就过去了。”

        卢向阳在林青禾脖颈间叹了口气,他觉得这20天长得很,它就是28800分钟,1728000秒。

        “媳妇,那今晚我们早点睡,行不行?”

        林青禾一听就明白了他言外之意。日子久了她也不像第一次那样对这事那么害羞。

        她大大方方地点了点头。

        到了夜里也十分配合卢向阳。最后卢向阳还是顾及她明天要坐火车,留着分寸没让她太累。

        ……

        林青禾不是第一次坐火车了,但却是心情最好最归心似箭的一次坐火车。

        这趟列车上大多是过了年结束探亲回生产队或者兵团的知青。

        林青禾听到有人在背诵着主席语录,有人在讨论着即将到来的春种,还有人在回味着和家人团聚的时刻。

        天慢慢黑了,车厢里就只有两盏不太明亮的顶灯散发出的昏黄灯光。渐渐的,车厢里变得静悄悄的,没有人再说话了,只听见火车和铁轨接触时发出的的‘哐当’声还有偶尔响起的汽笛声。

        半夜的时候寒风顺着两节车厢连接的空隙里吹了进来。林青禾用围巾包了大半张脸,抵不过睡意,头靠在窗户上闭着眼就睡了过去。

        再醒过来的时候,车窗外天已经露了白。粉色的天空上冉冉升起一轮红日,远处的雪山在朝霞之下金光闪闪。这窗外的风景已经是她所熟悉的东北了。

        随着广播的到站提醒,火车降低了行驶速度,没多久就响起呜呜的汽笛声。林青禾早就迫不及待地等在了车门前,直到火车停稳,她第一个下了火车。

        虽然第一个迎接她的是省城扑面而来的寒风和雪子,但也没有影响到林青禾回到故乡的好心情。

        出了站,林青禾轻车熟路地坐上公交车。

        第一个采访目标是省城人,为了方便和安全,来之前就已经通知了她暂时居住在省城军区记者站。

        记者站里这会只有一位叫王凯的男同志在。

        他早就收到电报知道林青禾要来,已经替她在军区招待所开好了房间。

        “王凯同志谢谢你。”

        “应该的,不用客气。”

        简单寒暄几句后,王凯就离开了林青禾房间,走之前还一个劲儿地叮嘱她,如果有需要帮助的一定要去记者站找他。

        林青禾放下行李,简单梳洗之后就带上本子笔还有相机准备去第一位退伍军人家中。

        这会儿临近饭点,林青禾只好去国营饭店吃了碗面条,避开午饭时间才上门。

        开门的是位大姐。

        短发,个子不高,身上穿了件红白黑三色的格子罩衣,里头是灰色的棉袄。下身则是条打了补丁的黑色裤子,裤脚肥大,脚上的土布鞋只露出个鞋面。

        林青禾扬起热情的笑容,“姐,我叫林青禾,是京区军报的记者。这是我的记者证,我来咱家就是为了采访范红兵同志的。

        那大姐看了林青禾的记者证,脸上换了副笑模样,“林记者你好。我是红兵媳妇,赵春梅。快请进。红兵——家里来记者了,快出来。”

        赵春梅边领着林青禾往屋里走,边叫着丈夫。

        “诶,来了。”屋里传来一道洪亮的男声。

        接着就出来一个方字脸浓眉小眼的中年男人。他穿着件打了好些个补丁的军绿色的外套,胸前还别了枚主席头像。

        林青禾和他们说了来意,赵春梅去给她倒水了,范红兵陪着林青禾聊天。

        范红兵是70年因为受伤退伍的,退伍之前是连长。现在在省城政府大院做保卫科的科长,他家日子算得上还不错的。妻子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因为夫妻两个都有工资,且都不算低。所以养着四个孩子也不是太吃力。

        范红兵对着林青禾就一再地感谢国家,感谢部队培养了他,才让他现在过上这安稳的好日子。

        采访范红兵也因为他家日子不错所以话题很顺利,内容积极向上。林青禾还顺道教了他家几个孩子做作业,等到离开的时候,林青禾给他们一家人拍了照片。

        省城的任务就这一家。其他的都是在省城下面的县市或者大队里的。整理好今天的采访稿,林青禾就睡下了。明天一早她先要去省城郊外公社的山里屯。

        从市里到公社没有直达的公交车,林青禾是先坐上一趟公交车,然后距离山里屯还有20公里的路就需要她腿着去。

        好在林青禾运气不错,才走了几里路就碰上去火车站接知青回来的驴车。虽然不是山里屯的,但是也会路过山里屯。驾车的大爷好心要送林青禾一程,其他知青也都让她快上来,大伙儿挤挤就给林青禾匀出了一个座位。

        “青禾同志你是军报的记者呀?”林青禾自我介绍后,有个女同志惊呼出声。

        “太厉害了!真看不出你看着年纪不大,竟然是一名记者!”

        “革命分工不同而已。主席教导我们,广阔农村大有可为。响应号召支队的你们也很厉害啊。”

        “都是好孩子,这帮学生娃娃去年帮我们修好了大队上的拖拉机哩。”

        一大群人说说笑笑间很快便到了山里屯。

        林青禾首先去了大队党支部,找到支书说明来意。

        然后由支书带着去了第二位采访对象周建业家。

        “建业,建业,来记者了!在家不?”支书带着林青禾停在一处农家小院外。

        这院子不大,看着也就三间屋子。

        “平阳叔。”正屋走出一个男人,林青禾熟记资料,知道眼前这人才35岁,可许是常年繁重的劳动让这个男人比实际年龄看起来还要再大几岁。

        黢黑的脸,沟壑分明。穿着一身土布做的褂子和裤子,脚上是双土黄色的布鞋。

        “建业,这位是京区军报的林同志,是来采访你的。林同志,他就是周建业,退伍有四年了,目前是咱山里屯民兵队的队长。来,进屋谈——”

        周建业的妻子春花是个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农家妇女。她给林青禾到了碗糖水儿,还红着脸说:“不好意思林记者家里没有杯子,招待不周,你别嫌弃。”

        林青禾看着只糊了层黄泥的土墙和屋里的摆设知道这家日子许是不太好过。

        “嫂子,这就已经很好,我也是农村娃。你别这么客气。”

        作者有话要说:  看评论才知道昨天是小年。补上祝福~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https://www.skjwx.cc/a/21169/21169635/9835212.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