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254章 战争阴云

第254章 战争阴云


第254章战争阴云
在海参崴时,海参崴市政府就因为西伯利亚舰队水兵的胡作非为头疼不已。
在俄罗斯帝国的领土上,西伯利亚舰队的水兵尚且肆无忌惮。
在济州,就别指望西伯利亚舰队的水兵遵纪守法了。
乔治在年初决定将济州作为海参崴的水果基地,这个工作现在已经启动,不过进展还不够明显。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发展农业不不仅需要执行力,还得有合适的种苗。
而是否合适,是需要时间验证的。
乔治派人在东亚广泛搜集各种果苗,移植到济州种植,希望能寻找到合适的品种。
这是个漫长的工程,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收益。
好在有亚齐的补充,今年冬天海参崴的市场,物资会更加充沛。
乔治不急,育种工作要慢慢做,技术人员也要慢慢培养,只要持之以恒,总会看到效果。
好消息还是有的。
今年六月份,特斯拉完成了他的交流电发电机,西伯利亚电气公司终于可以向爱迪生电气公司发起总攻了。
乔治在美国特拉华州的汽车工厂年底也即将完工,明年正式开工生产。
和海参崴汽车厂的高档汽车不同。
特拉华州汽车厂生产的平价汽车,摒弃一切华而不实的溢价设计,一切以实用为主,简单说就是能动就行。
乔治为特拉华州汽车厂准备了好几套不同的方案。
汽车在美国市场还没有竞争对手,这一时期是以快速推出大量廉价产品占领市场为主。
有钱人如果需要高档汽车,海参崴汽车厂可以直接向美国出口,分别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等市场上有竞争对手出现,特拉华州汽车厂就要针对新出现的汽车工厂开始进行差异化竞争,一切都以将对手置于死地为目的。
为了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乔治从一开始就注重技术团队的培养,海参崴汽车厂正是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在世界博览会上将来自德国的竞争对手打到一败涂地。
阔别半年,再回到海参崴,乔治已经对海参崴的变化不再惊讶。
安妮赞不绝口。
真不是安妮没见识,而是海参崴的发展速度太快了,连安妮都目不暇接。
“我在西格玛林根生活了十几年,西格玛林根几乎毫无变化,十几年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乔治见过什么是真正的发展速度,和记忆中的场景相比,海参崴还是差点意思。
“这很正常,符拉迪沃斯托克这几年,常住人口几乎是以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在增加,你去纽约,也能感觉纽约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
乔治不狂妄,和美国相比,海参崴还要继续努力。
乔治现在才体会到人口的重要性。
西格玛林根如果人口两年翻一番,变化的速度同样会肉眼可见。
和海参崴相比,尤里耶夫宫几乎没什么变化。
不能说没变化,只能说尤里耶夫宫的变化,从外表上看不见。
至少尤里耶夫宫的照明系统,现在已经从直流电,换成了交流电。
有了交流电,建设发电站也将提上日程。
尴尬的是,乔治空有建设发电站的想法,却没有相应的技术和设备。
“为整座城市提供电力供应?”
米哈伊尔眉头紧皱,乔治的这个设想,超出了米哈伊尔的想象能力。
不管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都只能为单栋建筑提供电力供应。
如果要为整个城市提供电力供应,米哈伊尔都不知道那个工作量得有多大。
“是的,整个城市,这个工作很重要,无论如何都要做到。”
乔治知道电力对发展的重要性。
蒸汽时代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距离现在已经超过百年。
电力的发现和应用,将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人类即将进入“电力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出日不落帝国。
谁将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受益者?
乔治希望是俄罗斯帝国。
“我们现在重要的工作太多了,总得一个一个来。”
米哈伊尔心情是崩溃的。
从米哈伊尔来到海参崴之后,他就驴子一样被乔治拿着鞭子驱赶,一刻不得闲。
去年海参崴最重要的工作还是修铁路。
今年就换成发电站了?
关键是连发电站的技术都没有,乔治就信誓旦旦要修发电站,怎么修?
“又没让你一夜之间就把发电站修起来,先从准备工作做起。”
乔治并不不担心技术问题。
最大的技术问题特斯拉已经解决了,现在要解决的是应用问题。
乔治也没指望一夜之间就把海参崴推进到电气时代,这根本不可能。
别的不说,单单是电线问题,就足够让海参崴的技术人员头大了。
这时代塑料还没有出现呢,用于电线的绝缘材料是丝绸、棉布。
为了提高防水性能,电线还要采用虫胶等天然树脂与植物油、沥青进行浸渍,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水效果。
生产过程这么复杂,电线的成本自然也就高居不下。
所以乔治想为整个海参崴提供电力供应,还需要等待技术的全面进步,只有发电机是远远不够的。
有了发电机,电力的存储同样是大问题。
于是乔治给特斯拉的第二个任务是研究蓄电池。
别误会,乔治需要蓄电池不是为了研发电动汽车。
俄罗斯帝国和美国是时下石油产量最高的国家,在汽车领域,海参崴汽车厂的先发优势无可动摇,至少短期内没有竞争对手。
所以乔治才不会做自掘坟墓的事呢。
电池虽然不会用于电动汽车,可以应用的领域同样广泛。
乔治依稀记得,小时候家里唯一的电器是手电筒。
说到手电筒——
和为整个城市提供电力相比,似乎手电筒更现实。
想生产手电筒的话,需要先有干电池。
乔治不知道干电池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他也不知道干电池是怎么做的,所以乔治就把关于手电筒的设想发给特斯拉,让特斯拉去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问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慢慢解决。
乔治要做的,是利用现有的技术优势,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击。
交流电最大的对手是直流电。
和交流电相比,直流电具有先发优势,已经在全世界铺开销售。
乔治想打破爱迪生电气公司对电力的垄断,要先从交流电机的生产做起。
和其他产品相比,交流电机的技术保密等级不高,所以乔治就把交流电机的生产放在海参崴。
订单也不用担心,单单是来自俄罗斯帝国的订单,就足够生产交流电机的工厂忙活好几年了。
乔治和尼古拉之间的关系只是出现裂痕,并没有彻底破裂,否则西伯利亚大铁路也没有修筑的必要了。
进入冬季,西伯利亚大铁路被迫停止施工,这对海参崴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
通过修建海参崴到伯力和尤里耶夫之间的铁路,海参崴培养了一直可靠的铁路工人队伍。
海参崴钢铁厂的产量却严重跟不上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需求,今年年中,米哈伊尔不得不加大从美国的采购量,才没有影响到铁路的修建工作。
这两年海参崴钢铁厂的产量持续提高,尤里耶夫的钢铁厂投产后,阿穆尔的钢铁产量已经提高到15万吨。
钢铁的产量虽然在迅速提升,对钢铁的需求同样在快速增加。
西伯利亚大铁路固然重要,汽车的生产却关系到海参崴的持续发展能力,所以海参崴钢铁厂,要优先满足海参崴汽车厂的需求。
阿穆尔的城市建设同样需要大量钢铁。
海参崴还有兵工厂和造船厂呢。
所以海参崴对钢铁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
说到造船厂,海参崴造船厂今年建造了一艘商船,终于改变了只能建造渔船的尴尬局面。
这是一艘内河运输船,用于海参崴和伯力之间的水运。
和铁路相比,水运的速度虽然慢一些,但是经济性更好,同样不可忽视。
内河运输船只是尝试,接下来海参崴造船厂还会尝试建造远洋货轮,邮轮,乃至军舰。
随着亚齐的稳定,海参崴对于航运的需求越来越严重。
现在海参崴拥有的大型船只,都是从欧洲各大船厂订购的,这肯定不行。
海参崴未来出口的比例会越来越大,需要的船只越来越多。
如果海参崴没有造船厂也就算了。
既然海参崴有船厂,乔治就不会忽视造船业的发展。
别的不说,如果海参崴造船厂能造军舰,哪怕只卖给日本和清帝国,就足够让海参崴造船厂吃撑了。
两年前,清帝国为威慑日本,派舰队前往日本,引发长崎事件。
长崎事件严重刺激到日本人的自尊心,在某岛国支持下,日本开始发展海军。
清帝国也没闲着,1888年12月17日,清帝国北洋水师在刘公岛正式成立,此时清帝国的海军实力居世界第九,亚洲第一。
俄罗斯帝国的海军实力时下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法国。
可具体到西伯利亚舰队就太惨了。
时下的西伯利亚舰队,连刚刚起步的日本海军都不如。


  (https://www.skjwx.cc/a/13215/13215273/15151262.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